泼辣夫郎的小饭馆(251)
放入土窑,然后将土窑推倒, 将鸡肉埋起来,周围封上土。
熟了之后的鸡肉果然鲜嫩脱骨。
轻轻一撕鸡腿就下来了,汁水也顺着鸡腿流下。
季榕夏咬了一口鸡腿肉。
嫩滑嫩滑的鸡肉,味美多汁,一入口根本不用怎么咀嚼就能咽下去。
“好鲜嫩啊。”季榕夏将两根鸡腿都吃完,还有些意犹未尽。
他又尝了尝平日不太嫩滑的鸡胸肉,味道竟然也很好!
季榕夏将大半的鸡肉都品尝完了,才想起来系统要扫描。
他只能又做了一份窑鸡。
这一次他只用了两回就将土窑弄好了。
很快第二只窑鸡就出窑了。
【叮,一只烤得略老的窑鸡。】
季榕夏吃了一口鸡腿肉,这么香嫩,竟然老了?完美版本的窑鸡得多好吃啊。
不过季榕夏也没时间改进了,因为今晚他已经在系统空间待了一个半时辰了。
“今日就先这样吧。”季榕夏将第二只窑鸡的鸡腿全部吃掉后拍了拍手说道。
幸亏在这里吃东西不会觉得撑,不然他肯定吃不了这么多。
厨神系统:“好,宿主明天见。”
“明日见。”季榕夏话音还未落,人就已经离开了系统空间。
季榕夏一出来就翻了个身,将脑袋窝在谷堂衿的肩窝里。
“有什么,好玩的吗?”谷堂衿感觉到肩膀上多出了一些重量,从睡梦中清醒过来。
如今要不是有什么好玩的东西,夏哥儿从小师傅那里出来都是立马入睡,不会特地唤醒自己。
季榕夏小小声在谷堂衿耳边说:“我今日把浆果都选完了,有八十种呢,好多果子,还有我今日还学着搭了土窑!”
谷堂衿听到季榕夏还搭了土窑,也生起了几分兴趣。
“你做菜怎么还要搭土窑?”谷堂衿翻过身来好奇地问。
“那种菜作法比较好玩。”季榕夏将窑鸡的做法说了一遍,“是不是很好玩啊,这鸡肉既像是烤熟的又像是闷熟的,吃起来软香脱骨,特别鲜嫩!”
虽然在系统空间里吃了将近一只多鸡肉,但出来之后肚子原本什么样还是什么样,季榕夏说着说着自己都饿了!
谷堂衿:“那咱们明日搭土灶?在院子里弄行不行?”
“好啊,就是我手头好像没有沙姜。”季榕夏有点苦恼。
“我们有啊。”谷堂衿思索片刻说道,“那次咱们从小唐大夫那里买了许多香料,其中就有山奈,我记得沙姜又名山奈,也可以叫三奈,明日我找出来帮你磨成粉。”
季榕夏:“哦,沙姜原来是三奈啊!我想起来了,那时候我做香料粉呢,买了很多香料,乱七八糟,三奈我还经常用到呢,那明日咱们能做窑鸡了。”
谷堂衿这么一提醒,季榕夏完全想起来了!
他在学习调味的时候,品尝过各种各样的调味料。
怎么就给忘了呢。
“等窑鸡的任务做完,我就再去复习一下调味任务,我还当自己已经记得很清楚了,看来还不够啊。”季榕夏敏锐地发现了自己的不足。
“夏哥儿,你是没有将名字对应上而已,见到了就明白了,不是练习得不够。”谷堂衿说道,“往后我用医书教你识字,你看多了便知晓。”
很多种药能用来调和五味。
同样调和五味的材料大多能入药。
“好吧。”季榕夏挠了挠脸,觉得堂衿说得很有道理。
但一提起读书,季榕夏就困了。
原本因为鸡肉新奇的做法兴奋的脑子,也倦怠起来。
“不说了,我要睡了睡了。”季榕夏一提被子捂住脑袋,闭上了双眼。
谷堂衿:“……”
第二日,季榕夏和谷堂衿处理完食材,先找出了沙姜,将沙姜磨成粉。
季榕夏跟小师傅要了两只存放在系统空间的鸡,这是他完成‘记忆中的美味’任务的时候,给刘大郎做口水鸡,奖励的食材。
这鸡肉鲜嫩,鸡皮紧致,且已经处理好了。
只需要加入调料按摩腌制就好。
然后两人还真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土窑。
谷春财和姚田兰一下楼就看到了这个土窑。
俩老有点纳闷。
“这是要做什么啊?”姚田兰围着土窑看了一圈。
这土窑里头都是空的,也不像是上供用的东西,说是灶台吧上面也没法炒菜啊。
季榕夏尽量简单地介绍了下这个土窑的用法:“做烤鸡用的,到时候在这个口烧火,把土块都给烧热了,用荷叶包住鸡肉放里面,土块把鸡肉埋起来,等再挖出来鸡肉就能吃了。”
“哎呦,还能这么做吃的呢,有点像是咱们烤芋头,把芋头埋在灶膛里,怪有意思,现在就做这烤鸡?”姚田兰问道。
季榕夏挠了挠脸颊,不好意思地说道:“鸡肉刚腌上,要等晚上才能做了。其实明日做也成。不过我今晚就想吃,所以就今晚上烤。”
不腌入味做出来的鸡肉不好吃。
“那你们这么着急垒这个土窑?”谷春财疑惑地问。
季榕夏和谷堂衿对视了一眼。
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笑意。
这不是好玩吗?!
*****
京城,会试考院外。
居星腾和闻高歌在不远处的客栈雅间中喝茶,隐隐还能听到底下说书人抑扬顿挫地说书声。
今日学子刚刚都进了考院,要等上九日呢。
本朝秋闱和春闱合在了一处。
说起这个还有个缘故。
前朝卖官鬻爵十分常见,真正有学识的学子许多都如同苏老一般当旁人的客卿。
真正穷困没有钻营头脑的学子早就饿死或是死在战乱中了。
因而本朝开朝举行几次科举后,陛下就警觉有不少人仅用三四年就能从白身高中进士。
但是,这群人中真正的寒门学子并没有多少,许多早就是有世家或是前朝官员养着的。
他们的确靠实力高中,但不是陛下所想要见到的场面。
新朝开朝前几科学子是极其重要的,陛下当机立断大手一挥,将会试、乡试时间安排在了八月之内。
为的,就是防止有些人在考完乡试之后,就立刻考取会试。
会试隔两年考不说,乡试和会试两者的时间不定,可能会先考会试,再考乡试。
而考中乡试的举人每年都要进行考核,只有考核均过才能参加会试,且若是成绩优异便可得到路费。
因而本朝的大考之年是真正的大考之年,时间紧迫。
极少有人能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考试考完。
这更是一种表态,陛下宁愿大动干戈地更改科举时间,也不想要收某些人入朝,这是敲打。
当然若是有那自以为有才学,还不会被资助他的世家所累的人可以继续考试,但这高中之后如何安置可就不好说了。
若是有本事自然能出头,可想要借着新朝初立新任进士的名头就想要平步青云,想都不要想。
此事当年闹得极大,陛下借机砍了不少人。
唐大人会被重用,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从未投靠过任何前朝官员,穷困潦倒时靠卖力气为生,这在陛下看来乃是他的优点。
同样的,如今被推出来的清流之首饶康贤,能被推出除了他的才学和名声外,也有他身家清白的缘故。
苏老回乡不再参加科举考试,也是因为他早年投靠的人太多了,哪怕科举入朝,也不能受到重用,名为心灰意冷归隐田园,实为明白科举入仕这条路仕途暗淡。
这样也有坏处,那就是对各地行政运转要求极高,毕竟考试时间隔得太近了,人员调度总是有些匆忙。
今日客栈里,就有说书人讲当年陛下力排众议更改科举时间的故事。
这故事不仅没被禁,甚至还排出了戏来。
每次科考,不论是会试乡试,还是院试,都会传唱,一开始或许有人安排,但渐渐的戏曲传开之后就成了民间自发传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