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官纨绔(302)
赵淩就说:“您来的时候把外婆带来不就行了?”
“那是我不想带吗?是她出去玩都不带我。”老头愤愤不平,“她昨天去赏梅,今天又去赏兰花了。”
赵淩倒是想起来李青华是谁了:“您什么时候跟李公公那么熟了?李公公跟您说的我要去吏部?”
李公公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,现在宫中的掌印太监是田公公。
只不过李公公依旧负责着大虞的情报系统。
当然,这个情报系统不像赵淩印象中的锦衣卫那么神,毕竟没那么多人手,现在也没系统性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的能力,顶多只能算是个散沙式的草台班子。
他们除了紧盯朝中要员的动向之外,客观上和《神都周刊》的八卦版块没啥差别。
嗯,《神都周刊》的一部分供稿的热心群众就来自李公公。
“倒也没多熟。这不是李老弟现在也住这儿附近,我经常过来,偶尔见到就聊两句。”王延听赵淩的意思是没否认去吏部,也转过弯来明白这事情还没正式公布,不好这么大咧咧说,没再追问,转而说起别的事情,“明年我想去海州和宁吴看看,你有没有可靠的人?”
王延还是习惯性地认为,既然赵淩要到吏部去了,那就没法去宁吴了。
他还可惜自己之前担心宁吴那边乱,没敢跟着去看看。
否则那会儿去看过了,现在也不至于有点不太敢去。
但是,还是想去!
他都这把年纪了,要是这会儿还不到处走走看看,那再过两年是真的没法到处走了。
赵淩看他这幅样子,就想逗逗他,也没说自己会去宁吴,而是说:“不出意外的话,我三哥明年会去海州,到时候您跟着他先到海州。我让豆豆再给您安排水军那边的人带着您到处逛逛,这样比较安全。”
又说道,“现在宁吴那边缺人得很,外公有没有什么人推荐的?那边人要求不高,现在过去举人就能当官。秀才、有专长的,也不是不行。”
王家势大,哪怕王延这个旁支,跟嫡支也是同气连枝,有这样的好事,当然会通知嫡支。
王延一听,顿时坐不下去了:“我这就去问问。”
他要问家族的意见,不需要写信回去。
王家在神都有人。
本来太后身为王家嫡支的小姐,身份地位又高,是最适合做这个话事人的,但她为了自己疑心病的儿子,生怕儿子疑心外戚干政,几乎不主动联系王家,很多年都深居简出。
所以现在王家在神都的话事人是武州商会的会长,在神都经营丝绸生意。
说他话事人也不恰当,王会长做的更确切的说是联络人。
王家也有自己的商队,不像葛家那样专门从事南北货行,规模也不算小,传递速度很快。
其实同样的消息,赵淩还传递给了不少人。
宁吴现在的情况,这种自带资源的世家大族进去是比较好的。
宁吴就像是一个前景很好的项目,只是现在缺钱缺人,最好有人带资进组。
最大块的蛋糕肯定属于顾家,其次是皇后所在的姜家。
太后一如既往不给王家说一句话,不过他这个做学生的可以代为执行。
赵家人太少了,也没有能力保护赵家子弟在宁吴的安全,与其盯着宁吴,倒不如在海州发展更加安全且不打眼。
倒是葛家可以借此拓展一下商路。
另外海州的几个大家族也可以适当分一点汤喝。
赵淩盘算着利益分配,回过神的时候发现下人已经在收碗盘了:“孩子们都吃完了?”
“是。已经在考最后一门课了。”回答的是在收盘子的一个仆役。
在侯府服侍的下人,精神面貌和别家的不太一样。
他们对待主人谦卑恭敬,但心态更加轻松。
侯府真正签卖身契的人很少,大部分仆役只是在做一份普通的包吃包住的工作。
只要完成分内之事,仆役们并不会受到额外的磋磨,反倒还可以学习各种技能,譬如厨艺、园艺、驾车、读书、算账、木工、武艺等等。
当他们掌握一定技能,并且考核通过后,就能去对应的位置,工钱也能得到提升。
侯府人口简单,两位侯爷都没什么架子。
往来的亲友也都不是胡搅蛮缠的性子。
等洒扫的仆役们收拾完离开,一名小厮进来整理,见赵淩从椅子上站起来,坐到一旁的躺椅上,他立刻上前,给赵淩盖上一条薄被,轻声问:“侯爷要听报吗?”
赵淩刚才在想事情没觉得,这会儿一躺下就被暖炉熏得打了个哈欠,“嗯”了一声:“念吧。”
小厮很机灵,放轻了声音,挑了一篇描写神都冬日气象的文章轻声念了起来。
赵淩很快就闭上了眼睛,迷迷糊糊间感觉腿上一重,随即一个软软的小动物团到了他肚子上。
他伸手摸了摸。
依旧精神的老猫发出呼噜声。
赵淩醒过来的时候,身边坐着读报的人换成了窦荣。
他下意识伸手,勾住窦荣俯下来的脖子,亲了亲:“豆豆~”
窦荣伸手在他脸上掐了一下:“一点防备心都没有。”
赵淩迷茫:“啊?”
窦荣伸手托着他的膝弯,把人打横抱起来:“要不是抹布,你差点被人轻薄了知不知道?”
“啊?”赵淩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和胸口,“我好像做梦的时候被抹布蹬了两脚。”
“重点是这个吗?”窦荣生气,“我刚过来找你的时候,看到那个给你读报的小厮,正打算轻薄你,被抹布挠了一爪子。”
“轻薄?我?”赵淩感觉自己没睡醒,“抹布呢?”
“喝奶去了。”
赵淩“哦”了一声,没去问那个小厮的下场。
爬床丫头被当家主母撞见,还能有什么好?多余问。
赵淩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身上也能发生这种事情。
他下意识想了一下那个给自己读报的小厮,实在想不起长什么样。
他这几年待在神都的日子加起来可能都没三个月,家中新招的仆役长什么样,他也记不清楚。
窦荣看他又打了个哈欠:“没心没肺的。”
“我明明是劳心劳力。”赵淩回到卧室,就自己下地走路,去隔壁洗漱。
为了生活方便,赵淩终于是把热水瓶给搞了出来,现在热水瓶和琉璃镜已经成为神都上流社会的新宠。
伴随着各地琉璃作坊的兴起,琉璃产量日益上升,近一两年,琉璃作坊的利润已经没那么高了。
现在热水瓶和琉璃镜一出来,明年的利润必定很可观。
但讲真,赵淩完全不理解一个热水瓶卖二两金子的定价。
看他洗漱完,窦荣给他抹上香膏,比起原本要么就是特别甜香,要么就是没有气味的香膏,这款有一种很淡很淡的花香。
“嗯?兰花香?”
“喜欢?”
“嗯。做这个不容易吧?”现在用的都是纯天然原料,上哪儿搞那么多兰花做香膏?
“自家用还是够的。”窦荣给赵淩仔细抹好手脸,凑上去闻了闻,又亲了亲。
等被放进浴池里,赵淩才发现窦荣早有预谋。
不过无所谓了,休假嘛,又不用干嘛。
今年他们就待在侯府哪里都不去。
一整年都在来回奔波,该好好休息了。
这个年的访客意外得少。
可能是赵淩和窦荣这几年都没有在神都发展,看上去远离了权力中心,也可能是最近几年过年去庄上已经渐渐流行。
总之,两人几乎一天十二个时辰都黏在一起。
赵淩感觉自己像是一只小猫,被猫妈妈叼在嘴里到处跑。
过完年后,大朝会上直接宣布了调令。
比起两位新上任的尚书早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外,赵淩被升为吏部左侍郎让文武百官都感到震惊。
哪怕早有消息说赵淩会进吏部,但是一进去就是左侍郎?!